张仕森作品《全景山水四条屏》 272×544cm
一、“全景山水” 这源于中国画的古老传统,尤以北宋范宽、郭熙等大师为代表。其特征是构图宏大、气势磅礴,讲究“上留天之位,下留地之位,中间立意定景”,追求一种“可行、可望、可游、可居”的宇宙观和境界。它不同于南宋“马一角、夏半边”的残山剩水,而是力图展现山川的完整性与崇高感。
张仕森作品《四条屏之一》
张仕森继承了这一宏大的叙事格局,他的画作以小观大,气韵生动,充满了强大的视觉张力和精神感染力。
二、新派 ,这是其艺术的灵魂所在。“新”是深入传统扎根生活、面向时代,是“以古人之规矩,开自己之生面”。他的“新”体现在:视角之新: 他常采用一种融合了南北宗传统风格,将散点透视与现代俯瞰视角融合,观者仿佛翱翔于天地之间能纵览山脊的蜿蜒与云海的浩瀚,形成一种“上帝视角”与“人间烟火气”并存的独特审美体验。
笔墨之新: 他深入研习传统笔墨技法,但又不拘泥于古法。其用笔苍劲灵动,用墨酣畅淋漓,同时大胆地将西画的光影、色彩、构成等元素融入其中。他的画面常常既有水墨的氤氲之气,又有丰富细腻的色彩层次和光感表现,使得作品既空灵又厚重,既传统又现代。
张仕森作品《四条屏之二》
意境之新: 他的画作超越了传统文人画萧瑟、孤寂的出世情怀,注入了一种欣欣向荣、磅礴大气的时代气息。其笔下山水,是饱览祖国河山壮丽后的热情讴歌,充满了生机与活力,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对自然、对家园的新的审美认知和自信昂扬的精神面貌。
三、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
1. 宏大的叙事结构: 构图饱满,气势恢宏,重峦叠嶂之间层次分明,秩序井然,展现出一种“大山水”的格局。
2. 云水的灵动气韵: 云和水是他画中不可或缺的灵魂元素。他善于用留白和渲染表现出云海的翻腾涌动、烟霞的变幻莫测,以及流泉飞瀑的动感与声响。云水不仅连接了画面气脉,更营造出空灵、神秘的意境。
张仕森作品《四条屏之三》
3. 光影的色彩交响: 他巧妙地将光感引入水墨世界。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和色彩的层层渲染,表现出朝霞、暮霭、日照金山等自然光影的微妙变化,使画面充满了温暖的生机和现代感的视觉冲击力。
4. 古今交融的笔墨语言: 笔线具有书法功底,勾勒山石树木苍劲有力;皴法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变化,更服务于整体气势和质感的表现;设色既雅致又丰富,打破了“水墨为上”的单一性。
5. 人文与自然的和谐: 在他的全景山水中,常有点景的屋舍、亭台、舟船和人物。这些元素比例虽小,却安排得恰到好处,不仅增添了生活气息,更体现了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学思想,象征着人类家园与壮丽自然的和谐共存。
张仕森作品《四条屏之四》
四、在当代画坛的意义与价值
张仕森的新派全景山水,是 “中国精神、现代语境” 的成功实践者之一。
树立了“正大气象”的审美典范: 在当代艺术多元甚至有些纷乱的格局中,他的艺术回归了一种雄浑、正大、健康的审美取向,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文化自信。
为山水画的发展提供了新路径: 他展示了中西融合的另一条可能路径——不是生硬的拼凑,而是将西画的优长(如光影、色彩、构成)化为己用,最终仍然是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和意境营造。它既满足了人们对传统山水意境的精神向往,又带来了符合现代审美的视觉享受,是古典情怀与时代精神的一次精彩对话与完美融合。他的艺术不仅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礼赞,更是对中国画生命力的一次有力证明,在当代山水画领域占据了重要而独特的位置。
张仕森、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美展评委库评委、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委员、中国林业文联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、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第二、第三、第四届理事、原文化部艺术人才库评审专家、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、美中时报书画艺委会副主席、中国书法家协会注册高级教师、北京林业大学MBA研究生导师、泰国东方科技管理大学博士生导师、人民画院院长、百度百科艺术顾问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