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走进画院 新闻资讯 名家风采 名家专访 创作研究 画院报刊 作品欣赏 艺术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 
地方分院
艺术评论  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- 艺术评论 > 正文        
多子多福?趣说历代“婴戏图”
发布者:徐惠林 发布时间:2020/9/3 阅读:3606次 来源:美术报 双击自动滚屏


以前每逛国内一些博物馆,古玩店铺,诸多载体如绢纸本的画、玉器、瓷器上,你总能看到许多幼童、小少年在室内或庭院或郊外耍闹、游戏。而一番梳理下来,你能发现,历史上宋、明、清朝代,婴戏图尤其多。宋代多显现在存世的画幅、瓷器、玉器上。北宋五大名窑及更多地方窑口,均单色釉,少图案。南宋龙泉窑碗内偶见婴戏图形,北方磁州窑的罐、枕上,多有或钓鱼或卧躺的婴儿图。明代的绘画尤其是明中期宣德特别是正德、嘉靖时期的瓷器上,婴戏图逐渐风行,小孩子蹴鞠图十分常见。客观原因是因为无论是明朝繁盛的青花,还是后来发明的五彩,对“婴戏图”再现更容易。清代的图画、瓷器的青花粉彩、玉器上,或“百子图”或“三娘教子图”或“庭院婴戏图”等,更已普遍化。传统文化伦理中,福禄寿三星,“福”即是寄望多子,“多子多福”,故历朝历代也将这种寄望显现在不同的艺术载体上。宋、明、清“婴戏图”相对更多,与这几个时代的商品经济、俗世文化的发达及瓷器玉器家具等工艺技术的升级换代有关。窃以为,还有一个隐藏原因:与其时帝王子嗣的夭折过多、稀薄有关。

宋 苏汉臣 秋庭婴戏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
宋代人物画题材有两种取向十分突出和显耀,其中之一就是风俗题材。风俗画中以儿童为题材如雨后春笋,从北宋到南宋日益增多。传世有苏汉臣的《秋庭婴戏图》、《冬日婴戏图》、《百子戏春图》、《重午婴戏图》,李嵩的《货郎图》、《骷髅幻戏图扇》,佚名作品如《蕉荫击球图》、《浴婴图》、《水庭婴戏图》、《荷亭儿戏图》等。工艺品中,玉器“持荷童子”最为多见。富贵人家佩戴,求“连(莲)生贵子”。实则,连生贵子、多子多福的祈求,不仅平民,也是宋代帝王的“内急”。在北宋就转得了天下的赵光义,“靖康之变”发生时,子孙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,皇室宗亲大部分被俘北上,有幸存留在南宋疆域之内的宗室数量已很少。……在时光的逼迫中,帝王的意旨,反映到艺术品上,便化出了更多的热热闹闹的“婴戏”图景——从宫廷,衍化到了民间。而明朝,国祚延续276年,其中出现过16位皇帝,也只有6位子嗣繁多。皇帝也是父亲,大好的江山社稷需要儿子固守、传承,最好还能进一步开疆拓土。他们的心愿投射到艺术上,丰富多彩,并打上自己的性格、审美趣味之痕迹。当然,作为艺术表现,明代的婴戏纹既多样又富有特色。画面普遍生动活波,充满着童真的情趣和吉祥的意蕴。常见的图案有戏莲图、蹴鞠图、放风筝图、捉迷藏图、斗蛐蛐图、玩花灯图、习武图、对弈图等。

明 朱瞻基 苦瓜鼠图卷


宋代皇帝文艺细胞发达,明代皇帝也很有范。说太祖朱元璋也会画画,今存世只有书法《大军帖》,惜当时很多杰出画家不幸死于他手上。明宣宗朱瞻基、宪宗朱见深、孝宗朱祐樘画皆擅。明朝婴戏图更多地显现在艺术品中,也投射着帝王“求子”的心理动机与审美意志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朱瞻基鼠图有《三鼠图》、《苦瓜鼠图》,皆是他当时求子心绪的反映。他画《苦瓜鼠图》,图中的苦瓜和老鼠,特性皆多子,其祈盼多子之意一目昭然。他亲自题写年款:“宣德丁未(1427)御笔戏写”。这一年是他登基的第三年,皇帝年过三十却久久无子,意味着他很有可能无法传位于自家后代,皇位继承权就会落到兄弟手中。有趣的是,就在作此图当年,孙皇后为其生下长子朱祁镇,解救了困境之中的宣德皇帝。对于明中期婴戏图盛行,也有人认为是源于道家“无为、自然”的精神以及其所衍生的“童心说”思想。道家认为,婴儿最纯真朴实、无思无嗔、清心寡欲,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象征,是天人合一、物我交融的代表。明代中期,心学崛起并风靡一时,心学继承了道家思想的精髓,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,提出“以自然为宗”的修养目标、为学宗旨,讲求“真性”、“真修”。其中代表性的是明代思想家李贽的童心学。明朝皇帝大多信道教,追寻清净无为。嘉靖皇帝甚至廿余年不上朝,无为而治。由是,社会对人的本性和童心的推崇,使得瓷器上的婴戏题材逢时而发,大大增加。


清·同治 吉祥如意款粉彩岁朝婴戏图大盘



而到了清朝,如果康熙瓷“百子图”将军罐等代表着一种雄强、奋进、开拓,那么同、光朝代主要艺术载体上的“麒麟送子”图案背后的祈愿、衰落、强弩之末,正是王朝国力江河日下的显现,而最直接的表征,又合契暗喻,是皇帝的子嗣从繁盛到凋零:儿子,皇太极11个,顺治8个,康熙35个,雍正10个,乾隆17个,嘉庆5个,道光9个,咸丰2个,同治无,光绪无,宣统无。婴戏图,一幅社会各阶层伦理教化而曲款相通的心意、心象图。



    本文共分 1 页    
相关新闻      
  中国漫画在历史长河中都经历了什么? [ 2021/6/13 ]
  任伯年人物画的写真与写意 [ 2021/6/8 ]
  雪域报春开新篇——王沂光《报春》等油画艺术赏析 [ 2021/6/3 ]
  一边是油彩 一边是水墨 他从未左右为难 [ 2021/5/18 ]
  新印象派艺术家保罗·西涅克的“调色板” [ 2021/5/11 ]
  塞尚绘画与文人画的精神内涵比较 [ 2021/4/7 ]
艺术评论       
本院写生
活动采风
书画艺术
最新资讯        
人民画院——名家风范印心间
人民画院——“百花迎春”中国文学...
人民画院——张仕森:山高水长,赓续...
人民画院——第六届乡村振兴论坛在...
人民画院——乡愁味浓的周家坪
人民画院——2025 乘风破浪|张仕森...
人民画院——2025书画向暖:张仕森
中国美协“送欢乐 下基层”学雷锋文...
名家推介 查看更多      
李伟
骆献跃
苏士树
韩振刚
杜松儒
李冬
网站首页  |  商务合作  |  加入收藏  |  会员注册  |  会员登陆  |  会员找回密码  |  人才招聘  |  人才策略  |  返回顶部
 
走进画院
关于我们
组织机构
领导致辞
画院风采
 
新闻资讯
行业新闻
画院动态
艺术领域
政策法规
 
名家风采
名师推介
名家专访
作品欣赏
 
翰墨风采
本院写生
活动采风
书画艺术
 
书画收藏

字画评论
画院报刊
在线留言
联系我们
人民画院    2010-2025  版权所有  
ICP备案号:京ICP备12037028号-5   联系电话(TEL):010-67376001   地址(ADD):北京朝阳区锦珑文创园8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