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走进画院 新闻资讯 名家风采 名家专访 创作研究 画院报刊 作品欣赏 艺术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 
地方分院
新闻资讯  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- 新闻资讯 > 正文        
潘天寿从《芥子园画谱》学到了什么
发布者:本站 发布时间:2019/1/4 阅读:186次 来源:人民画院 双击自动滚屏


潘天寿幼年读完七年私塾,14岁插班县城小学读书。学校设有国文、算学、地理、历史、图画、体操等课程。课余他喜爱书法、绘画、刻印。此年他在县城纸铺买到了《芥子园画谱》,以及颜真卿和柳公权法帖,正是《芥子园画谱》使他从此立定志向,决心毕生从事中国画。结合潘天寿先生的成就和学术主张,我在思考一个问题,先生从《芥子园画谱》到底学到了什么,他是如何传承开拓,建立起独立的现代中国画教学体系的。

首先是从规律入手,不要从技法入手,画画先找规律。中国人学画画与西方人不同,孩童时期让你临摹,照样画葫芦。字也好,物象也好,都有一些规律,掌握了规律,字写得有模有样了,形亦八九不离十了。所以书画学习从规律学起不失为好方法。艺术形式有一定的程式,初学者记忆程式,便于学习理解。

《芥子园画谱》是临本,而每册均有极为精妙的序言,无论是兰谱、竹谱、梅谱、菊谱……都从该类的画史出发,介绍画法源流,谈文人寄兴,论格调逸气,述传神入妙,又每每从自然生长规律出发,指出特点,规避错桀,步骤井然,准确简要。潘天寿教学生最重视规律,反复强调从规律入手,不要从技术入手,不能单纯以自己的风格教学生。

其次注重程式得先临摹后写生。《芥子园画谱》是供临摹之用的,对于临摹与写生的孰前孰后历来有所争论。潘天寿认为应该先临摹后写生,这与西方一开始学画就对景写生的教学方法正好相反。

《芥子园画谱》作为教程读本,它将中国画传统中的各种“程式”整理出来进行启蒙。“程式”是画家们历经数代的经验总结,所谓的画法、画诀皆是成功地简化、概括、符号化,甚至含有抽象因素的结果。程式化使物象更便于传神达意,为画家写意提供服务。有了一定的临摹基础进行写生,便于把握中国画的传统特色,容易理解笔墨的优劣、字画的好坏,创作便不易茫然若失。


    本文共分 1 页    
相关新闻      
  为马相伯先生画像! [ 2025/5/12 ]
  人民画院——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2025年工作会议在开封召开 [ 2025/2/25 ]
  人民画院——张仕森谈哪吒2:水墨丹青里的命运抗争,为何戳中千万人脊梁? [ 2025/2/23 ]
  人民画院/王利军—写生徽州、扬州、镇江作品集 [ 2025/2/21 ]
  人民画院/丹青荟萃——当代中国人物画名家展 [ 2025/2/20 ]
  人民画院——2025美术界春晚作品展播 王利军 [ 2025/2/20 ]
新闻资讯       
头条报道
行业新闻
画院动态
艺术领域
政策法规
最新资讯        
为马相伯先生画像!
人民画院——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...
人民画院——张仕森谈哪吒2:水墨丹...
人民画院/王利军—写生徽州、扬州、...
人民画院/丹青荟萃——当代中国人物...
人民画院——2025美术界春晚作品展...
人民画院——王利军受邀参加“强基...
人民画院——破界者张仕森:新派全...
名家推介 查看更多      
李伟
骆献跃
苏士树
韩振刚
杜松儒
李冬
网站首页  |  商务合作  |  加入收藏  |  会员注册  |  会员登陆  |  会员找回密码  |  人才招聘  |  人才策略  |  返回顶部
 
走进画院
关于我们
组织机构
领导致辞
画院风采
 
新闻资讯
行业新闻
画院动态
艺术领域
政策法规
 
名家风采
名师推介
名家专访
作品欣赏
 
翰墨风采
本院写生
活动采风
书画艺术
 
书画收藏

字画评论
画院报刊
在线留言
联系我们
人民画院    2010-2025  版权所有  
ICP备案号:京ICP备12037028号-5   联系电话(TEL):010-67376001   地址(ADD):北京朝阳区锦珑文创园8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