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走进画院 新闻资讯 名家风采 名家专访 创作研究 画院报刊 作品欣赏 艺术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 
地方分院
字画评论  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- 字画评论 > 正文        
王献之《中秋帖》:风格即人,字如其人
发布者:不详 发布时间:2020/6/15 阅读:1430次 来源:中国艺术报 双击自动滚屏

说到王献之,可能有人不知道;但说到“书圣”王羲之,知道的人就很多了。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,王氏是东晋的望族,一门盛产书法家,在这些王姓的书法家里,王献之和他的爸爸是最著名的,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最为亮丽的风景线,所以《宣和书谱》中说:“风流蕴藉为一时之冠。 ”书法史上他们被称为“二王”“羲献”或“大小王” ,成为书法中的“四贤” ,与前辈张芝、钟繇并列。“二王”成为书法界最重要的传统,至今不衰。

王献之(344—386) ,字子敬,小字官奴。官至中书令,世称“大令” ,他的族弟王珉继为中书令,也以书法著名,世称“小令” 。据记载,王献之天资极高,从小秉承家学,是在翰墨的熏陶中长大的。他先随父亲学习书法,后来转师“草圣”张芝,继承了张芝的“一笔书” ,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,飘逸洒脱,“情驰神纵,超逸优游” ,英俊豪迈而饶有气势。

王献之的书名虽然与父亲并列,但人们还是习惯排个高低,究竟他们的书法艺术成就谁高谁低呢?有人认为“小王”超越了“大王” ,也有人认为还是“大王”最棒。“二王”父子的书法艺术成就,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就得到了认可,但高下之分,当时也评价不一。

晋末至南朝梁的七八十年间,“小王”的影响超过了“大王” ,书坛地位在宋、齐之间甚至曾一度被推为最高。所以梁医药家、文学家陶弘景的《与梁武帝论书启》中说:“比世皆尚子敬书”“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(钟繇) ,于逸少(王羲之)亦然” 。

然而,到了尚佛的梁武帝时代,书坛风向起了变化,因为梁武帝喜爱“大王”书法,“小王”书法开始受到冷落。时光流转到唐朝,太宗皇帝李世民更是竭力推崇“大王”的书法,还不忘贬抑“小王”书法。无论梁武帝还是唐太宗,极力推崇“大王”的书法虽然都是基于个人的审美好恶,但因为他们统治者的身份,上行下效,由此奠定了“大王”不可动摇的“书圣”地位。


       

王献之《中秋帖》卷(传) 纸本草书


同样生活在唐朝的书学理论家张怀瓘,在风向一边倒的环境里,却能客观地从艺术评价的角度来看待问题。在他的眼中,“小王”与“大王”一样成就卓然,他在《书议》中说:“逸少秉真行之要,子敬执行草之权,父之灵和,子之神俊,皆古今之独绝也。 ”所以在《书断》中将“小王”的隶书、行书、草书、飞白书都列为书法最高审美等级的神品。

正如张怀瓘说的那样,“小王”同他的父亲一样,在书法艺术上成就了一个时代的高度,只是他们的审美追求不同而已。

平心而论,相比较而言,“小王”更令人敬佩。他在父亲成熟书风的笼罩下,能够摆脱朝夕相处、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另辟蹊径、独树一帜,是非常难能可贵而值得推崇、学习和借鉴的。令人叹息的是,“小王”正值盛年之时,生命之舟却戛然搁浅,终年43岁。这个年纪,对于普通人来说,如日中之光;但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,却正是初升之阳。不然的话,东晋书法史,或者中国的书法史,说不定会别有景观。

遗憾的是唐太宗不喜欢“小王”书法,所以唐内府“小王”的书迹“仅有存焉” ,遗墨留存数量远远没有“大王”那么丰富。宋朝初年,复又开始并举“二王” ,宋太宗赵光义时代的《淳化阁帖》 ,一半为“二王”作品,但这些墨迹本绝大多数没有保存下来。好在历代刻帖中还保留着一些真迹刻本,可以供后人了解、学习“小王”的书法。

《中秋帖》 ,传为王献之书。行草书,纸本墨迹。三行,共二十二个字,没有署款,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。曾刻入《戏鸿堂帖》 《三希堂法帖》 , 《石渠宝笈》 《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》 《中国书法大辞典》等收录,刊入《中国书法全集》 。 《中秋帖》与王羲之的《快雪时晴帖》 、王珣的《伯远帖》为清乾隆皇帝挚爱的三件珍品,称为“三希” ,他的书斋也因此名曰“三希堂” 。 《中秋帖》是王献之存世不多的书作中的墨迹本,因为篇首“中秋”二字而得名。但它是不是“小王”的亲书墨迹,前人多有疑问。

明代书画收藏、鉴赏家张丑《清河书画舫》认定它不是“小王”真迹,而是唐人的临本。清代的书画收藏、鉴赏家吴升也认为是临本,但他认为不是唐人所临,而是宋人临本,他在《大观录》中分析,“书法古厚,墨彩气韵鲜润。但大似肥婢,虽非钩填,恐是宋人临仿” 。又因为《中秋帖》记载在“宋四家”之一的米芾著作《书史》中,而其用笔也有米芾的痕迹,所以,吴升由此推定“为米元章(米芾)所临无疑” ,后人大多支持吴升的观点。

据米芾《书史》记载,他曾经收藏过王献之的《十二月帖》 。 《十二月帖》收刻于南宋《宝晋斋法帖》 。从文本的内容说, 《十二月帖》与《中秋帖》 ,只相差十个字。 《十二月帖》的内容为“十二月割至不中秋,不复不得相,未复还,恸理为即甚,省如何。然胜人何庆等大军。 ”共三十二个字,比《中秋帖》多了十个字,即第一句“十二月割至不”六字,还有后面的“未复”和“恸理”四字。所以有人推论:米芾所藏的《十二月帖》墨迹本,就是《中秋帖》的底本。

无论现在留传的《中秋帖》是唐人所临,还是宋人所临,是否是王献之的真迹,其实都不重要。重要的是从中多少传达出了王献之行草书的风采神韵,也是我们所能见到的为数不多的王献之草书的墨迹本,弥足珍贵。

王献之的连绵草书,是他的书法中最为人称道,也是最为感人的。从《中秋帖》中我们可以体会他行草书的魅力和感人之处。虽然寥寥二十余字,或两字相连,或四字相连,但上下映带,潇洒淋漓,气韵流宕而一气呵成,姿态生动,风神毕现,无一点尘俗之气,无一分桎梏束缚。正如米芾所说:“运笔如火箸划灰,连属无端末,如不经意,所谓一笔书。 ”

法国作家布封有“风格即人”之论,中国有“字如其人”之说。“小王”书法与人相映发,由《中秋帖》正可以想见他的潇洒之风神,高洁之姿容。有人认为,后世狂草滥觞于“小王”的“一笔书” ,或许有几分道理。只是作为今人,我们已无缘全方位地领略和欣赏“小王”酣畅淋漓的“一笔书” ,好在还有前人的临摹和一些散落在书法典籍中的记录文字,让我们去想象它感人的风采。


    本文共分 1 页    
相关新闻      
  2021年特别推荐《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画家》——刘金尚 [ 2021/6/17 ]
  时光的搬运工,画笔下的“心”故事! [ 2021/3/30 ]
  张伟平:正确的笔墨观是构建当代中国画学的基础 [ 2021/3/23 ]
  鉴赏|颜真卿《祭侄文稿》 [ 2021/2/23 ]
  原来毕加索还是个用纸的天才! [ 2021/2/18 ]
  “香江春晓中国书画网拍”——中国文化的语境 [ 2021/2/10 ]
字画评论       
该栏目下暂时没有分类
最新资讯        
“龙腾盛世 百花迎春”全国书画名家...
“龙腾盛世 百花迎春”全国书画名家...
“龙腾盛世 百花迎春”全国书画名家...
“龙腾盛世 百花迎春”全国书画名家...
“龙腾盛世 百花迎春”全国书画名家...
百花迎春—中国文学艺术界春节大联...
首届【世界华人美术金笔奖】颁奖盛...
张仕森老师受聘为“中艺星光文化艺...
名家推介 查看更多      
李伟
骆献跃
苏士树
韩振刚
杜松儒
李冬
网站首页  |  商务合作  |  加入收藏  |  会员注册  |  会员登陆  |  会员找回密码  |  人才招聘  |  人才策略  |  返回顶部
 
走进画院
关于我们
组织机构
领导致辞
画院风采
 
新闻资讯
行业新闻
画院动态
艺术领域
政策法规
 
名家风采
名师推介
名家专访
作品欣赏
 
翰墨风采
本院写生
活动采风
书画艺术
 
书画收藏

字画评论
画院报刊
在线留言
联系我们
人民画院    2010-2024  版权所有  
ICP备案号:京ICP备12037028号-5   联系电话(TEL):010-67376001   地址(ADD):北京朝阳区锦珑文创园8座